IMG_20140515_120215  

由於近日媒體宣傳,預約參訪人員暴增,從3月底參訪至今已經過一個多月,就待這次面談通知,

然而在這等待的期間,我們當成沉澱及徹底思考,當然我很清楚,來這裡的目的,但是除了清楚外,還要有能力來執行;

原本先生也是抱持著質疑及不確定的態度,就如同我的申請書上未有他的簽名一樣空白著,

但也就在這些等待面談的這段日子中,在孩子現在的學校,我們對於老師的溝通也好作法也罷,

對於老師在處理學生問題這部分,我們非常的苦惱及不認同,雖然我們也嘗試著跟老師進行善意溝通但似乎溝通無效,老師認為我們是縱容、溺愛居多。

由於我們無法改變現狀,畢竟小孩上學時是由她來照顧,我們是不會用激烈的手段或作法來進行協調,只能安慰著小孩試著跟小孩溝通並觀察他的情緒如何,

還好他這部分自己也看得很開,所以我們也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說過於激動的言辭,避免帶來負面想法,但發現後來發現很多事情是孩子反過來安慰我們的;

就像剛入小學時,問他關於學校的事情,剛開始他都只用『很好』來回應,

剛開始我就認為說很好就應該沒事吧,後來我們繼續問才發現他認為不好的事情他也就含糊帶過,

事後我們再問,才能乒乒湊湊的知道發生過程,但可能已經過了幾日或幾星期後了,如果要再問老師,事實上老師自己也都記不清楚了,

有時候老師沒寫聯絡簿孩子也就不主動說,(老師寫聯絡簿只會寫要罰寫甚麼或者簡單說明一件事情)每當老師寫上『不要怎樣的』罰寫後,

我們才會問,發生事情的原委,他才會說一點;一年級上學期,就這樣糊里糊塗的度過了。

直到下學期,跟班上一些家長開始互動後,我才發現從別的同學及家長那邊知道班上的一些事情,

老師的確很不喜歡家長去學校找她,打電話也儘量九點前,E-MAIL也不常看,如果家長要發就請寫在聯絡簿上她才會去收信;

其實她是位規矩很認真的優良老師,每天很認真的批改作業及在聯絡簿上畫上大圈圈,提醒著家長哪個地方沒簽名、哪個作業沒寫完全,

有時我看著聯絡簿會誤認,其實我們才是她的學生而不是我的孩子吧。

有時我會懷疑,是老師對我們特別照顧還是我們哪裡出了問題,

上學期跟老師通電話一共兩次,老師說我的孩子成績在班上算很差,卻又說不要重視分數,我知道老師的好意,因為我的孩子沒上安親班,

她會特別叫過去並指導他注音符號,就如同某次在校園遇到我,還要我當場說”三”的念法,因為找不出原因,

她就說不知道是不是你們原住民的發音問題,小孩子念”三”的發音就是怪怪的。

IMG_20140515_115928  

事後我一直在想老師這樣說的方式,好像怪怪的,雖然暫時壓抑著,我只能默默地告訴自己,或許事情沒有這麼糟糕,

我應該不會那麼倒楣的碰到不好的老師,希望好運能降臨,老實說,在孩子的幼兒園的學習過程,我們的確遇到很有愛心及願意溝通的老師,

讓我們很放心的將孩子托於學校照顧,至今仍讓我心懷感激。

也因此,我就覺得,小學應該也會如此幸運吧! 我就抱持著會抽中獎的心態來面對孩子的小學生活,而剛踏入校園的孩子,其實只是一張白紙,

很多規矩不懂時或犯錯時,只能乖乖聽老師的話,犯錯就罰寫或者不能下課,可是老師卻不能告訴他,小孩哪裡做錯了,只是一昧的說不要這樣不行那樣,那請問到底能怎樣?

然後說著我孩子善良的心不見了,這是有次要送兒子上學時他對我說,『媽媽,你可以請耶穌把善良的心還給我嗎?』

頓時我才問出一些端倪,但很多問號,我只能放在心裡,老師沒時間了解學生,我們也利用管道協助老師了解我的孩子,

但老師似乎只在她的認知範圍內乖乖就好,我儘量的舒壓這些問題所產生的焦慮,這不是一時或者一個問題就產生的問號,

我反向思考並感謝碰到這樣的老師,讓我們能儘早思考教育問題,要給孩子怎樣的環境,要孩子只會當聽話的乖乖牌嗎?

其實,孩子去學校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等著下課跟同學玩啊。

每次在送孩子上學的路上就想著,我本身都抱持的僥倖的心態將孩子送去學校,

卻又要他開心地上學,這樣是不是有點強人所難,

每次看著他回頭跟我說再見的表情,我真的只希望他上學是快樂的,而不是他今天考100,然後認為我們會開心。

他說,老師都說考100分是很重要的,為什麼你們卻說不重要呢?

現在的學校不是不好,而是理念差很多;老師也沒有不對,只是做法我們不認同。

但是由於遇到這樣理念不同的老師後,我們開始思考我們到底要甚麼,要怎樣的教育環境來培養未來的大人。

IMG_20140515_115909  

 

我們喜歡這邊的理念,用適性教育對待每個孩子並培養基本素養,了解並欣賞自己,

自我悅納的能力、尊重欣賞別人的能力、對學習保持旺盛的企圖心,這些不也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必須學習的嗎;

在這裡沒制服、沒有標準的考試模式也沒有一堆作業更不用談罰寫了,

讓孩子學著過生活、是人生必修的課題,我們需要這樣的環境及觀念,共同學習。

但是喜歡之餘,也請注意關於『課本知識』的部分,這間學校所給予的是非常不足,

應該這樣說或許比較恰當,這裡所教的是『態度』而不是只能應付考試的知識。

端看你自己想要的是甚麼,

在這裡,可能連注音符號都跟不上同年齡體制內的學生,

在這裡,按照傳統體制內的學業評分或評量標準,可能連低標標準都達不到,

但是,在這裡的孩子,都比體制內的孩子提早知道自己要甚麼及期待著上學,

但是也不能說體制內的孩子,就沒有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甚麼或者不快樂上學,

只是大部分的孩子,是在壓力及評分下在摸索自己的價值及建立未來的道路,

這會怎樣嗎? 不會啊!只是童年,就只能這樣過了,只是未來,還是繼續壓抑著自己;

學著壓抑自己也是種學習,只是當情緒無法負荷時,端看發生的事情的強度來評斷這個人的優點或缺點,失敗或成功,於似乎有些事情看得過於表面。

但是,不是來這裡後就代表著就沒有問題會呈現,

當然這樣的學習環境,像是有四學期、每期十周,上下課無鐘聲,除了吃飯或放學外;沒有只注重分數的考試,沒有抄抄寫寫的作業,

也沒有課本,教學是動態,可以說話或者大笑,相對的書包也一定減輕很多;

除此之外,因為沒有特定的課表及課本,所以會讓人認為每天都在快樂遊戲,而沒有真正學點實質的東西,

像是數學或是英文…等,因為在觀念中,我們去念書就是背書,從被多分中學習,甚麼從遊戲中學習,怎麼可能;

如果教育體制不改變,未來回歸體制內的銜接的問題,會不會不適應,或者跟不上進度,是否會演變成自我放棄,

這部分的問題我相信家長還是很擔心的,當然我也會有些擔心,就像參訪前幾日的某天,遇到人文的孩子(五年級和娃娃國) ,

因為孩子要複習功課,所以我隨身攜帶著課本,想利用車上空閒時,來出來翻閱;可能我們聊到甚麼話題,我很自然的拿出課本,讓他們看看,

他們真的看不懂課本上的題目,甚至流露出害怕的眼神,(所以哥哥說他的家長有要求他去補數學,然後告訴我說,原來他媽媽跟他說的都是真的);

但是從他們跟我侃侃而談的對話並清楚且明白的告知我,我所提出的問題,都沒有有用一句『不知道』來回應我;

當下,我心裡知道我想要的是甚麼,想要給孩子甚麼樣的環境及未來具備的能力,那就是做個能獨立思考的孩子。

我遇到的那兩位孩子,甚至還很貼心地帶著我們走小徑回到車站,邊走邊介紹還說著那是她同學家長開的店,也帶著我們去歸還腳踏車,

我說你怎知道哪家店,哥哥對我說,這裡的腳踏車店只有兩家,因為妹妹的腳踏車就是在那邊買的,這一店家會修理不是從它們店裡買的腳踏車,

所以他們都會來這裡修理…

雖然沒有人知道自己將來會如何,但從他們的態度及回應,如果今天換作是我,我會有這樣的態度來回應嗎?

老實說,不可能。

轉變不單單只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是讓我們整個家庭重新將心連接在一起,我們一直相信『只有快樂的父母才會有快樂的孩子。』

能陪著孩子一起共同學習,重新再過一次童年,是我們這輩子最幸福的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bc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