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軒哥有情緒性的抱怨,他說:「作業多到寫不完,且老師很兇…」
從字面上聽起來好像很慘,當我翻開親師手冊後發現,
只有『甲本文字共三面(一頁半)需用線上字典查詢。』,我心想,這樣叫做多嗎?
然而當下我也沒有說甚麼,反正當他寫完心情變好後,突然就說,「其實也還好嘛!」
後來我就順道問:「老師通常都是時甚麼時候會很兇」,軒哥想想回答說:「同學不交功課的時候」
我說:「你作業都有寫也有交,老師會對你兇嗎?」
軒哥說:「老師不會兇我,但我是新同學會害怕!」
我說:「可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容忍底線,你有提醒你那位不交作業的同學嗎?」
軒哥說:「我有跟他說,但他說他爸爸希望他早點上床睡覺,所以常沒有寫作業。」
我說 :「那他被老師責怪也是合理的結果,對嗎!」
軒哥點點頭說道:「但是老師有跟我們說,無論他上午有多生氣,中午一起吃飯時就會恢復,會跟同學再一起聊天!」
我說:「很好耶!你們都知道老師的底線在哪,也知道萬一…就會怎樣的照句啦,萬一惹老師生氣,中午吃飯就消氣。」
哈哈哈!好爛的造句。
剛開始遇到國語要寫課文大意時,我其實是不知道如何具體的跟軒哥說明,
不過幾次後,他在老師的引導下,漸漸的寫出自己的想法,我能感受到,他對於文字的描述些許成長。
直到今天看見一篇關於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探討時,我發現新大陸,也大概有個方向,
對於語文,應該了解的是作者在寫這些文章背後的心情,如果換我遇到一樣的事情怎麼去表達?
為什麼當事人會這麼做? 如果我是當事人我會怎麼做呢? 這樣的自我問答,這可攸關未來做人做事的宏觀與格局。
曾經我也很認同,背這些看不懂的文字,真的不知道要做甚麼,學生時期被這些文字折磨的死去活來,難道還不夠嗎?
因為當時讀書是為了考試,所以不感興趣,
直到現在我才發現,如果沒有狠狠地去背誦這些文字,豈能了解這些文字想表達的細節,就透過幾行文字卻能讓讀者腦袋中呈現出畫面,
如果沒有去接觸,又如何懂得欣賞這其中的美,
現在的我已經不用面對考試了,
但卻比從前更喜歡閱讀,原因是我在書中得到的收穫比我自己想像的還多。
以前讀書我們幾乎都是在背作者人名…等相關背景,
長大後我發現,如果我喜歡這本書或者這篇文章,我會反過來去了解作者是誰,內容想要表達甚麼,為什麼他能寫出這些文字,根本不需要用死背記得。
當然,我好想跟軒哥分享這種過程,但我同時也告誡自己,
別急,我相信怎樣的父母造就出怎樣的小孩,
依照軒哥很有創意性的造句看來,他的語文能力並不差,只是需要時間,先讓他自己慢慢琢磨從中體會。
我突然發現,自己好了不起,哈哈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