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關於這本書
這本書從二○一三年初春開始架構,寫到二○一五年開春,更動了數次想法,也更動數次書寫方式,始成為目前的樣貌。
我曾問過自己,為何要再寫一本教育書?再出版一本教育書,除了增加收入之外,對我的意義並不大。坊間的教育書已經夠多,
並不需要再多一本書,我還有新的想法分享嗎?我在《麥田裡的老師》一書中,已將教育的想法表達完了。
隨著時間過去,我對教育有新的體會,主要從薩提爾模式、托勒、教育書、心理學,以及靈性書得來。
在這一段期間,我決定接受出版社邀請,再寫一本教育書,將教育內涵呈現更細膩一點兒。
我思索這本書,應該如何書寫,如何安排?才能讓父母與教師,或者對教育有興趣的人,能更簡單、更深入的瞭解。
除了我一貫喜歡說故事,並且延續《麥田裡的老師》寫法,從帶領孩子成長的故事,將關鍵的對話、思考與脈絡的運用書寫出來。
我將對教育的想法,分為六個脈絡:姿態、語態、感受、渴望、正向好奇與停頓,這六個脈絡看似獨立,實則環環相扣且息息相關,都屬於我長年講座的「情感教育」,但這兒必須說明的是,我此處所提的「情感教育」,有別於一般人認識的EQ教育,甚至內涵大不相同。在這些脈絡之下,我一反過去的寫法,書寫了大量的概念,以及辯證這些概念的思索,給善於思考的朋友參考,並且在每一個脈絡之後,都提供相對應的範例,俾便讀者瞭解。
除了六個脈絡之外,我邀請幾位學員展現學習成果,除了分享教育上的學習,也讓讀者對照本書來看他人的實踐。書末我整理了良好環境建構的願景,補足我在《麥田裡的老師》大略提及的「如何建構主文化」內涵。
在本書最前面兩篇,我以兩個教育現場的故事開啟,在關鍵之處列出本書可深入瞭解的線索,以免開始翻閱就被大量概念淹沒。
本書中呈現的範例,我刻意模糊了故事背景,將文學性描述的部分減少,甚至直接展現記錄的對話實錄。我一反過去的書寫習慣:拿給當事人閱覽,同意之後再行刊登。因為故事背景刻意模糊了,和現實的當事人已有出入,特別要在此說明。
當前台灣的學校教育,大規模推動翻轉教育,揚棄舊年代套裝講授的教學法,轉而針對教育現場設計出更活潑、更適性、更高效的學習方式。但是在師生互動、家庭教養,以及課堂遭遇的狀況,不少師長仍舊有無力感。我常思索教育者改變舊慣性的可能,能否發展一套新的思維,新的應對模式,有別於過去的舊慣性?這本書中的脈絡是我期望改變的一部分。
最後我要感謝寶瓶出版社,尤其是總編輯朱亞君,謝謝她願意出版這本超過十五萬字的書,對於出版社而言並非好選擇,但是她始終一路給予我支持,也謝謝所有為我推薦的朋友,還有購買本書的朋友們。
這是小豬班上的老師在班親會時跟我們分享的連結,但因為班親會的時間有限,老師只能擷取部分精華分享,
我則利用坐車時間分段將演講看完,但還沒看完時就已經震撼我心。
他到底是誰啊!
這一位老師很不同,他說沒想過自己有天會當老師,雖然他的學歷只有東海大學中文系,
他自嘲說會踏入老師這職位原因是因為十年前體制外老師,只有他一人報名,當然入取。
他不隱瞞的說出自己的原生家庭,也說自己壓根不愛念書也不會念書,考大學也是考了好幾次且是加分最後到東海的。
原生家庭中他爸媽是分開的,莫約國小五年級時,媽媽拋下他離家出走,跟同性友人同居,只有缺錢時回來,
回來還帶著胖阿姨,他都叫她胖阿姨,因為她胖胖的,而之後爸爸當然也再娶,他有兩個特別的家庭。
他小時候住的地方,鄰居就是流氓,生活的環境比較五光十射,他也曾因為跟胖阿姨嗆聲,胖阿姨教唆殺手到家裡殺他,也直接對著胖阿姨罵聲『幹』,
當下,我真喜歡他的直接。但因為後來他接觸薩提爾諮商課程才發現內在的自己,而且在做了心理諮商後才慢慢地化解過去,他現在除了養爸爸後媽也養媽媽跟胖阿姨,
他說每星期都會挪時間陪他們吃飯。
他30歲以前曾從事泥水匠、貨櫃搬運、酒店服務生、記者等工作。
他做過的工作很多種,唯一做最久的工作就是三年的水泥工,但他愛寫東西,
曾經是左手做水泥右手寫文章,也曾經肚子餓到翻垃圾果腹。
但有種工作我絕對想不到,他曾做過酒店少爺,沒甚麼就是剛好鄰居在酒店圍事,問他有缺人要不要就去了。
我心想,靠這張臉能做這行業,可見當時一定有很多委屈及無奈,只是不知是客人委屈還是他無奈罷了。
30歲以後,曾任教體制外「全人中學」七年,從薪水兩萬四做到最後離開前一年是六萬多,最後選擇離開是因為學校校長換人後教育理念不同,因而選擇離開。
他說,要離職前被爸爸指責,好不容易這份工作有穩定的薪水,你敢離職你試試,
然後他就自己在想,常在跟小孩說要勇於冒險,不要害怕挑戰而我自己卻為了這份薪水而放棄自我,這樣做對嗎?所以我還是離開了。
影片中這場演講雖然是講關於閱讀而且對象都是任職於學校的老師,有點類似老師研習會之類的,但我覺得看得很有趣,也發現自己無意間嘴角會上揚,
當他問台下的老師現在的感受時,老師們卻答得零零落落,我心想,感受是甚麼? 回答會有那麼難嗎,
說出自己的感受卻過於複雜化,我反問那當下自己的感受又是甚麼。
如果連自己都不懂得認知自己的感受並且表達自己的感受,你是要怎樣去了解其他人感受啦,騙肖耶!!
其實他想傳達的『接納』及』同理』罷了。
他也說阿,有次去學校演講,通常只有校長跟主任會坐在最前面,然後一堆人圍坐在後面,
校長就跟台下的人說坐前面點,這演講很好聽…他心想,校長你有聽過我的演講嗎?不然你怎知道好聽,
他也看看現場沒有人要挪動位置,這時他說話了『如果你們聽我演講到一半覺得好聽你們再自動移到前面來』
紓解了當時場面的尷尬,也的確在演講進行中默默有人移動向前。
也有老師就問,李老師我的學生在上課都在打瞌睡,怎麼方式就是無法改善…
如果是他,他會怎麼做,可是他說,他偏偏都找那些會打瞌睡的學生來教課,他說剛開始也會受挫...
至於他如何克服,可以看看影片,因為他真的是除了會說還會演…真的是稱得上演說家。
我覺得他舉的例子都很生活化,提出來的點卻都引起我的共鳴及省思,天啊!! 就連說話的語調跟表達的雙重訊息也會是個問題,而我的確也做過同樣的事件!
【雙重訊息】
媽媽: 兒子你今天想吃甚麼?
兒子: 吃甚麼都可以嗎?
媽媽: 對阿~
兒子: 那我想吃肯德基
媽媽: 不好啦!那個沒有營養
兒子: 媽~妳不是說吃甚麼都可以嗎?
【語態批判】
例如: 你們在幹甚麼?
【情緒沒有合理的發展是不會有所成長】
例如: 小孩在哭泣,不要說不要哭,不要難過就立即擁抱。
就像大禹治水,需要疏通。
【同理對方的情緒且自己的內在沒有被挑動】
例如:
媽: 今天好嗎? 兒子: 不好
媽: 怎麼啦? 兒子: 沒事
媽: …心想接下來要怎接? 自身情緒是否有被挑動?
在之前我們親子曾經遇過這樣的問題,但一直沒有找到適宜的方式解決,現在我終於懂了。
用好奇正向啟發方式引導出真正的價值,連結渴望並要適時的停頓,別劈哩啪啦講一堆,更別問為什麼?
要用『我很好奇…是一種正向的好奇』
例如:
我很好奇,今天過得不好卻沒有事情,我很敬佩你,
沒關係 如果你現在不想講,就不免強,有甚麼問題,我都會在你身邊陪著你。
不是討好,是孩子去思考,不管如何我都在你身邊陪你。
【學會對自己寬容】
自己是有價值
即使書念不好,學歷不高,
薪水不好,工作不佳,遇人不淑...那又怎樣,都不要用負面的情緒看待
更別覺得這時候,這年紀就應該要怎樣才叫做成功,李老師也說很多資優生其實內心都有問題的,
因為他們被壓抑著情緒,只要好好念書就對了,其他的事情都被迫無法面對,
但反觀有些人,就認為自己沒有用、沒有價值,這世界多我或少我也是正常在運轉,毫無關係;
老師也是用問話的方式,讓他自己去察覺自己,這重點就是要察覺自己的感受並懂得欣賞自己。
閱讀的開展就是好奇,如何引導孩子...
也跟自己對話「我知道你很難過」、「我允許你難過」、「你做得很好,我很欣賞你」…
他也幫助一些弱勢家庭免費的來進行這方面的溝通改善,
有人問為啥要開作文補習班,他說因為要吃飯要賺錢啊!實在貼切的回答。
關於諮詢他說有收錢的就一定要做,但免費的就看我爽才會做。其實錢不在多,夠用就好,但他卻也願意幫助那些弱勢家庭,輔導孩子和父母。
之前捷運案件,有人說是個特例,但他說並不是,在輔導這些家庭中他就發現了就有四個家庭有這樣的人格特質,能在說鄭捷只是個特例嗎?
像是台大生情殺案也是阿,因為他們從小缺乏情感缺少愛和關懷。
就像大禹治水,是要疏通水道而非塞住水道,情緒相對的也是…
親子QA電子報 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OC0019
相關演講 https://youtu.be/yx4tgkYSIgI
李崇建部落格 http://im80081888.pixnet.net/blo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