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兒子到宜蘭試讀,彷彿我們兩就是留學生一樣,一個睡上鋪一個睡下鋪,
只是跨縣市就學,自己安排到寄宿家庭裡寄宿一周,
坦白說,我從小念書都在北部,最遠到基隆,交通工具從搭客運到自己開車上學…就覺得辛苦了,而況到更遠的宜蘭呢?
後來我想著想著,突然想到我搭過飛機上班、開過車上班、搭公車和客運、也騎過腳踏車或者走路上班…大概還只差搭船上班吧!
怎會想這些,我也不知道。
當知道我有意帶兒子來宜蘭念書時親戚朋友的第一句話幾乎都是說『你瘋了』,要不就是『賣啦』
那種感覺就像是要結婚卻不被祝福,這樣形容實在非常貼切;
這幾日當兒子自動上床睡著後我靜靜的思考著,我是否太瘋狂的這個問題,
但我必須承認『的確,我真的是瘋了』如果沒有將瘋狂的想法化為行動力來執行這件事情,我才是真的是瘋了,
但無論我如何瘋狂,如果孩子不適應或者不適合,我終將會選擇放棄,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依然尊重他的選擇,也觀察他的心理及行為,
而終究是堅持對還是放棄好,希望我瘋狂行為及堅定的信念,能越挫越勇,因為我們知道要過的生活是甚麼。
如果人生,只能被他人安排好好的,那絕對不是人生,只是一場夢。
當然人情冷暖,也必須親身經歷才能明白。
然而我也問自己這間學校有什樣的魅力,讓我做出這樣的選擇,讓原本好好的生活做出這樣的改變,
但我有一種深刻的感覺,就是不要認為這間學校能給你甚麼,而我們會得到甚麼,
也不要將它太過度美化,其實它只是一所簡單到不行的學校,如此而已。
如果想跟台北學校比較,我只能說台北的學校資源充足到泛濫,行政方面也很有規則性及完整的整合度,雖然只是缺乏彈性及人性;
但為什麼,要來到一個走出去都只能見到稻穗的地方呢?
我想了想,那是因為我們想要的人生是一種正向的態度及安全的心靈,但這些都不是從考試或者書本中學來的。
就像我兒子跟我說『我喜歡這裡的老師,因為他們都好好的跟我說話,但台北的老師,卻用愛的小手拍打我的桌子,讓我很害怕。』
好簡單的一句話,但我卻是聽到兒子第三次這樣說才有某些覺悟,
第一次聽到我回他,拍打桌子又不是打你,沒關係啦!
第二次都用好險、沒甚麼帶過,直到昨天的第三次,我才恍然大悟,我有問過他他的感覺嗎?知道為什麼老師要這樣做嗎?為什麼只記得害怕?
如果,教導孩子只能用大聲威脅或拍打的動作來讓他停止或者安靜,那真的只是表面一時的,毫無意義…但我也曾經做過同樣的行為,
而我的腦中沉現著兒時的畫面一幕幕清晰可見,
如果,你不能依照事件告訴我解釋讓我明白,我怎會知道,你想表達是甚麼?
而不聽話大人的話只有被抽打的份,問個為什麼就是頂嘴行為卻被打得更慘,然而很多事情當下都認為忍過就會沒事,卻忽略心靈其實已經受傷,
雖然現在也有些問號都還在心裡,卻已經無人能給我解答,及好好地跟我說話,
或者我現在的瘋狂,跟我童年多少有關,無論如何,我不希望下一代面臨這樣的教導了,但我現在只能救我的兒子,也只有我的兒子我才能這樣的安排。
這趟體驗之行,不單單只是體驗孩子,而是整個家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