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的最後一檔活動就是參加溯溪,本來溯溪這種活動其實難不倒我們平時就有在玩水的人了,
想到要額外再花錢參加這活動,對我們來講好像有點浪費,畢竟我們也有基本裝備,
但是想想,在專業人員的帶領下,指導專業上及安全上的問題,這倒是讓我們這些”噗龍共”有所收穫。
還有一個重點是不用帶手機或相機,有專門的拍照人員協助攝影並上傳。
溯溪基本三大配備: 安全帽、救生衣、溯溪鞋。
溯溪點:宜蘭員山圳頭鴛鴦溪,位於宜蘭縣員山鄉雙連埤產業道路,這裡也位於外婆家附近,所以有點小熟悉。
這裡溪水的溫度約18~20度,所以站在水裡身體不動時,是有冷感的,好在我們都有穿上厚的防寒衣,以維持身體溫度,
雖然頭頂著大太陽,溫度是非常的炎熱,但能泡在這樣的溪水裡也是一大享受。
我們上午八點不到就出發到太湖國小集合,並各領自身裝備及換裝,這次我們參加半日行程,體驗專業的溯溪行。
僅攜帶自身換洗衣物,裝備全由宜蘭自得幫忙準備,他們準備的裝備也不含糊,都是中級以上的專用設備,不論小孩大人都一樣。
教練行前說明中說道,如果需要幫忙請自己發聲,如果想要幫人,請先確定自身安全,這段話好適用在任何場域!
關於漂浮,因為身穿救身衣遇到水流湍急處,將身體放鬆順水而流,全家一起感覺很棒。
關於溯溪攀岩而上,相信腳下的溯溪鞋,,腳力為主,手指為輔,順勢而上。
同心圓,大家手牽手圍成一個圓,在美妙的水聲中漂浮。
天然的SPA,我不知道水的力道如此強大,大自然的力量實在不可小覷。
關於背面跳水,沒有勇氣,兒子推我下去。
攀岩走壁,下來容易上去難,但是大家都做到了。
關於正面跳水,避免嗆鼻,雖然還是嗆了,第一次跳水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但我跳了兩次。
我還是覺得,讓孩子體驗接觸大自然不是口號,也不是去沾沾水碰碰邊,孩子的表現、思考,超乎想像;
就以正面跳水來說,高度有一層樓高,愛跳水的兒子居然要跳之前有所遲疑,為了讓他放心,爸爸先跳給他看,
結果事後他連跳了十幾次,回家還很開心的說著…
這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當我們面對不熟悉的環境或者事物時,會如何選擇,是選擇觀望還是逃避,或者觀察後去實際行動,
當然任何的選擇都沒有對錯,我們不是要高談論調,
但我看到我們家的成長,就是自己願不願意而已,有時候準備好了就可以出發,
有時候會抱著一點遲疑出發,當然相信自己及付諸行動後,絕對比自己一直在空想中有實在感,
因為這樣,所以我們選擇來到這裡,也因為這樣我們願意接受不同階段時的挑戰,
內心的叛逆分子,不想屈服在社會的價值觀中,選擇不同的分母來滋養分子,這需要專業,也相信自覺;
任何的際遇都是一種緣份,無論是怎樣的結局,畫下句點也是個起點。
年紀越大越容易退縮,越保守以對,這在開車時表現最明顯,想十多年前開車時,意氣風發,挺個三月肚也鑽來鑽去,
跟人家超車,只是覺得好玩,想想能活到現在也是命大福大。
當天的領隊有稱讚我們這群老弱婦孺體力及配合度很高,我們說那是因為我們平常都有再練習『玩』啦!
回到家後,雙膝瘀青,辦公室坐久了就是腦與四肢不協調,縱然體力還行,為了還能繼續跟上步伐,還需要多加練習,
我是覺得這很適合公司團體或學校團體活動,可以從中學習互相,對於團隊這件事情或許會有所提升。
當然還有想要參加的活動,先筆記ing…
※和美浮潛
※獨木舟
※花蓮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