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家庭角色: Derek/父親
好像話題已經停了,不過我還是說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我們的上一代,大多數都沒念甚麼書,但是他們做起事來都很靠譜,
到了我們這一代,受的教育高,書念得比較多,但是做事的態度明顯是輸了上一代,
到了現在這一代,研究所畢業的比例很高,但是出了社會甚麼都要從頭開始教,你沒交代的事情他都不會想到要去做,人變得越來越僵化,
這麼說,不是鼓勵大家不要念書而是一個不對等的現象,高學歷反而整體產出的品質是比較低的。
所以我覺得知識的追求是要回歸到自己是否有動力,這樣的前提下才能有所成就,
當然社會上還是存在高學歷也很有能力的人,不過整體的比例上是很低的。
比起念不念書的問題,我覺得我比較在意的是學習和做事的態度,我認為小孩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懂得家庭的價值觀,
我相信他將來就算沒有學歷,他在社會上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認同與尊重,
所以比起學業,我更在意小孩做事與學習的態度,還有對待家人的態度。
另外說到學校的問題,從教授到老師,我想多少都會有家長認為他們有問題,我自己也看過學校某些老師的行為,對我來說也是不能接受的。
不過,我覺得從教授到老師,其實都是能溝通的人,教授辦學的認真我相信應該是有目共睹的,
在希望學校與小孩更好的前提下,我認為任何正面的建議都應該會得到回應。
大家對於學校有不認同的部分,我覺得可以盡量先了解學校的理念,再針對自己看到學校不足的部分提供建議的方案給學校參考。
例如如果擔心行動要花很多錢,是不是可以想到比較不花錢又可以有行動學習的效果,
朝這樣的方面去建議,我想應該沒有人會反對。
我們也擔心行動學習的費用會是很大負擔,不過我都跟我老婆說『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如果我的小孩因為我沒有能力負擔他去行動學習,怪我、怨我,那就是我教育失敗,就是學校的教育失敗,我何必浪費錢讓他去行動學習,
反過來說,如果他能有機會體會到家裡提供他這樣的學習機會有多難得,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就算失去這次行動學習的機會也不重要,這些挫折與失望會讓他們更懂事更獨立。
我期待來這裡是讓他學懂事學做事學做人 ,知識的學習是要有內在自發的動力才能夠有所成就,這個部分想學甚麼留給他自己決定,
但是作人態度的要求是不能鬆懈的。
有個問題我想大家也可以想想,如果台灣沒有了考試,社會上不看個人的學歷,
那台灣人要怎麼證明自己或是小孩是有能力的,我只是不想哪一天孩子知道自己要選擇什麼科系了,卻因為程度差距太大,無法順利是考試,繼續追求自己夢想而已,
B媽的擔心的這個問題其實不用這麼早煩惱,我覺得照順序應該是先煩惱他到底怎麼找到他的夢想之後再來談怎麼完成他的夢想。
其實學問真的不是提早準備就有用的,大家都學過微積分吧!我相信有人學很快,有人為了應付考試只能用背的,
換個角度想想,如果讓你比人家提早五年開始學微積分,是不是表示你就可以學得會了,有些事沒有天份真的就不要浪費時間了,
就像我的英文程度一樣,看在多影集也不會成長,不是針對說誰沒天分的意思,只是我覺得,當他知道夢想,就算晚了,
你這時候給他的都是幫他,這時候的成長是事半功倍的,但是在沒找到夢想之前做了這麼多,
其實對你來說你的壓力才是最大的,因為小孩根本不懂,他到底要為他的夢想準備甚麼。
不是鼓勵大家不要追求學歷,我其實想表達的是,社會上確實需要這樣的東西,我們自己身在其中,深受其害所,以才想替孩子找到他自己的天賦。
當他們找到他想要的,學歷的問題就是他自己必須克服的難題,現在的社會是把學歷放在第一順位,
我只是覺得學歷不應該是第一順位但並不表示沒有學歷沒關係,名校名牌這種風氣不會停止的,不過我想學歷掛帥的比例會慢慢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