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洪仲清

朋友描述他最近的困境,他在一家小公司工作。他有一位同事,公私事都喜歡拿來問他,或許是因為他直言不諱,讓人信任。可是,這位同事其實常有預設答案,他為此苦惱。

他說:「到最後她問我問題,我都要用猜的。你如果猜對了,她也不見得會高興。你如果一猜錯,通常她就不高興。然後,看是什麼事,如果是比較大一點的事,她就會不高興到,想要讓你難看,她的氣才會消!」

他們公司是用專案的方式分派工作,簡單來講,除了主管之外,誰當頭不一定。而且專案負責人,對member有打考績的權力。簡單來說,就是如果同事之間不愉快,很容易藉著公事來找麻煩。

他說:「她的名言就是,最好不要惹到我…」

而且,她表面上也認同對事不對人的觀念,可是,私底下她就是對人不對事。只要讓她不高興的人,她就會在好幾件事上,用她的情緒去「汙染」,讓處理事情更棘手。她還會有一招,就營造一種別人對不起她的情境,像是沒注意到她的生日之類的事,來責怪她想責怪的人。

朋友跟我說,他跟她相處壓力真的很大。因為公司小,要擺脫她唯一的方式,就是離職,可是他不願意經濟方面陷入不穩定,而且他不討厭他的工作。

他套一句流行的話:「有這種同事,哪裡還需要敵人?」

他曾經委婉地跟她說:「如果妳的問題有預設答案,妳可以不用我問。跟我沒關的事,可以不用問我,跟我有關的事,我們再來談,畢竟我們來這邊是要上班!」

結果,她聽完又不高興了。那次,她在兩件事上找他麻煩,才善罷甘休。但是,之後還是繼續公、私事不分地問。

他問我:「像遇到這種人,該怎麼辦?」

我回應:「是誰怎麼辦?是你要怎麼辦?還是她要怎麼辦?」

他說:「我希望她能改善,可是,我也知道不太可能,她根本不承認她把私人情緒放太多在公事上。我也覺得我跟她互動很吃虧,為了我的考績,處處要讓著她,可是,我已經做到最好了,我也不覺得我還能怎麼辦!」

我說:「所以,這件事對你來說,已經無解了,才要死馬當活馬醫,看我能不能講出什麼不一樣的解答?是這樣嗎?」

他說:「對啊!要不然我問你幹嘛?」

我回應:「那我如果說了什麼,你會願意改嗎?」

他說:「如果很簡單,我可以試試看。要不然,大致上我覺得我沒什麼可以改的。」

「所以,你只是想要從我身上聽到一個神奇的解答,不用花太多心思,你不用改太多,就可以得到狀況有所改變」,我笑笑地回應,「那這樣拜神會比較快!」

「要不然是要怎麼樣,當然是她應該要改,她如果不改,怎麼做事?如果不是主管無能,我也不需要這麼累。都反應過了,主管沒有切身之痛,都當作沒聽到…」他好像不太能接受我的玩笑,有些怒氣。

「息怒…,你有沒有發現,你問我問題的時候,也有『預設答案』?而且,因為我講的跟你想的不一樣,你就生氣了…」我停頓一下,讓他先消化一下,他似乎想要講什麼,我用手勢請他先想過再說。

有時候,我們指責別人的毛病,我們身上也有。只是,我們放大了別人的缺點,卻無視自己身上類似的部分。

如果這點被點出來之後,當事人一下子無法接受,會開始講一些話來發洩情緒。可是,這些話常是一種抗拒,抗拒我們心理的尷尬與愧疚—沒想到,我們自己也沒高明到哪裡去。

其實,有些話並不是那麼好理解,真的要多花一些時間去想。就像我的書,雖然常寫得虛無飄渺,可是,當讀者遇到某些狀況的時候,再回去解讀文字,才能明白,我沒辦法細講的,到底是什麼感覺?

他像洩了氣的皮球,身體肌肉像垮下來一樣靠著椅子,似乎明白了我的話。我鼓勵他,想提一下他的氣:「至少,你有雅量接受我講出你的狀況,對方可能沒有。而且你不會讓情緒蔓延,這是你的自我克制。如果今天我的同事像她一樣,我也會跟你說同樣的話,至少,要先表達我的想法,要把界線畫出來…」

他點點頭,好像還沒走出「原來我也沒好到哪裡去」的情緒。我繼續說:「你剛剛有一句話,說她『應該』要改,所以你有些情緒。我猜,你剛剛對我的話有些不高興,也是有一種隱隱然覺得我『應該』要給你神奇答案的預期。」

他說:「也許是吧!明明我的理智說沒有什麼是『應該』的,可是,看起來我的心裡面還是這樣武斷。這就是你臉書上,有些人留言,明明知道,但又放不下的那種感覺吧…」

我點點頭,本來想再多鼓勵他,看他好像要繼續講,我就等他說完。

「不過,我覺得你這個當頭棒喝很厲害,我好像可以多放下來一點,特別是知道我也差不了多少之後。這就是你常講的『理解』嗎?」他也笑笑地看我。

「謝謝你願意花時間理解我,如果你不想花時間在我的話裡面,我的話對你來說只是廢言。」我是真心滿懷感恩,「你的理解,讓我感覺我好像對你很重要,這是你給我的尊重!這樣的尊重,讓我們可以相互成就。」

朋友的問題沒解決,但是他在情緒上,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繼續生活下去,這就夠了。最後這段話,也是我想跟許多臉書上的朋友說的話,感恩各位,「你的理解,讓我感覺我好像對你很重要,這是你給我的尊重!這樣的尊重,讓我們可以相互成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bc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