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的老師,一直懷疑我們是否有幫孩子進行複習功課這件事情,
常常在聯絡簿上,用那粗粗的紅筆,畫上好大一個圓,好意提醒,
要不就問小孩,為什麼聯絡簿上家長沒有打勾勾,
所以你一定沒複習,就寫著『沒完成功課』的字語,
當時我正在喝水,聽到孩子這樣解釋時,差點就將水噴出。
然後我就問小豬,你認為我們拿著課本,然後跟你一起看一次,就是複習嗎? 我問著他,他沒回答,
我想跟你說明,複習功課,不見得要拿著課本,我希望你可以同意,我常翻閱著你的課本,來想著今天要玩的遊戲;
雖然基本上,現在的課本已經編輯的圖文並茂,非常美麗,但不管如何的美麗,它究竟還是一本課本教材,毋庸置疑,
上學用它,放學還要看它,拿出課本的那瞬間,小孩的心情已經是 『唉!又是課本』已經產生心理的排斥效應,
繼續這樣的學習,我認為很無意義。
老實說,我家的孩子,考試分數不高,如果按照學校老師的說法,分數應該是班上中低,算是差的,
上學期,聽到老師這樣說時,我有點訝異跟緊張,但這學期,我已經免疫。
因為我知道,我們學的任何一樣事情,不是為了分數而學習。
就如同我跟小豬解釋,
我已經不是學生,我閱讀不可能是為了考試,
我玩烹飪學煮飯,更不是為了要考證照當廚師,
一切都是出自,我願意。
平常下課放學後,我們很珍惜,兒子總是說要來玩遊戲,為什麼呢?能玩甚麼呢?
我們最近用撲克牌來玩18以內的應用加減法,方法很簡單,
將牌發完後,數字需加到18或減到9,最慢拍的就算輸了,牌要收回去,有點類似心臟病,
拍牌的用意是可以訓練專心,當然遊戲規則可以依照所需自行變化,順便也可觀察孩子對於數字認知到哪裡,
每每聽到兒子的笑聲,又可培養親子關係,是不是比拿出課本,更有意義。
以前,我都會在聯絡簿項目上,完成的就打勾勾,
後來,我故意不打勾勾了,誰說打勾勾就代表有完成,誰說家長沒打勾勾的,就是沒複習,我似乎搞些叛逆,
用和平的態度,來做些無聲的抗議;因為我們平常玩的遊戲,就是一種學習,生活就是種態度,而不是為了取悅老師,
我必須造您的意思進行,Sorry。
期中考試前那個假日,我正在研究如何製作起司蛋糕,兒子看了覺得新奇,也湊過來參與,
我教他用蛋白打成發泡,他認為打蛋這件事情很有意義,後來只要看我拿出蛋來,就指名說他要負責這件事情,
做蛋糕時,我看著秤子問他,現在要加360g麵粉,扣除容器本身的重量120g,要到秤子的數字哪裡;
外出買一碗麵35元,我需要買兩碗,他爸拿出零錢和鈔票,你要拿多少錢呢? 如果不夠,又要找多少錢呢?
他答不出來,當然沒有關係,因為我們的目的只是讓他了解,學習數學的用意,就在於這裡。
我在大創買了一把兒童專用菜刀,從教他切蔥花開始,他覺得好玩有趣,每每他就會主動參與,
因為培養正確的態度,遠遠超過分數這東西。
所以老師,請不要再說,我們沒有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