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小孩代表學校參加校外比賽時心裡總是會莫名開心

來這三年了,我們很高興能參與其中,也都懷著感謝之心,面對每位人師,每件事情;

但學校對外的賽事,讓我總覺得學校有心卻無能為力

先不討論師資背景或者專業度,光是在"訓練態度"這件事情,就讓人摸不著頭緒,

就拿幾個實例來說,

大隊接力,連棒子的交接規則都不清楚,孩子們都懂得先助跑,但交接棒子卻是落棒,

要不然就是根本拿了就跑,接棒的正確姿勢是右手拿棒傳至左手跑,這有沒有老師告知我是真的看不出來,

籃球也是孩子們自己在跌跌撞撞中學習規則,或者陪玩的家長在旁指引,為了精益求精,孩子自己會上網找規則,

這事讓我有感受到所謂自發性的學習;

這次參賽的項目是躲避球,我們都會玩,但玩跟比賽態度依舊是不一樣的,

當然這間學校是與眾不同,倡導玩中學,做得非常徹底,

若玩中學能懂得比賽規則及了解運動精神,這也是不錯;

睡前,比賽前一晚,同學在 LINE上問小豬隔天要參加躲避球比賽時間及在哪集合,

我心裡頭頓了一下

比賽?集合時間? 

我心想你們學校的比賽都是在體驗臨場感賽前都不需要訓練嗎? 前一晚才問集合的時間? 

當下我心裡OS『算了反正也不是第一次這樣』為了不影響小孩的比賽情緒,

我們並沒有多說甚麼,只是跟孩子說,明天到學校後確定要比賽,確定比賽時間地點後,

打個電話回來,我們會去現場給大家加油打氣,就這樣,結束我們之間的談話,

隔天孩子比我還早起,準備提前到學校確認昨天講的事情。

 

我們並非教練,不能去評論甚麼,但愛運動的我們也略懂規則我們也並非比賽就得要贏,只是這比賽態度也太過輕率。

比賽當天才知道集合地點,當天只有雜牌軍隊伍,也就是你想參加願意參加的那種,當然給每個孩子機會並非不對,但大家有沒有練習,比賽當天會看不出來嗎?

或許大家都很運動天賦,或許就這樣誤打誤撞打贏了也說不定,反正只要參加就有贏的機會,

然而,沒有加油,沒隊歡呼,更沒有指導者,學校只派遣一個叫名叫老師的人帶隊出場,

當孩子們認真上場比賽時,他卻在一旁滑手機,

別隊伍有歡呼加油聲,有專門的教練,上場時,教練當場觀賽並從旁吆喝指揮,光是這場子,就贏了一半,

反觀我們,甚麼都沒有,只是套件同色背心,連個學校名稱都沒有,這樣稱之隊伍?  

但無論如何,孩子們仍努力的上場比賽,爭取贏的機會,孩子們也以參加者為勝的心態勝敗輸贏不重要,若能贏也不錯,

這時滑手機的帶隊老師又說話了,孩子們怎都沒有勝負心啊! 

回到學校後,這位帶隊老師卻跟同學說"我們被打得落花流水",這是甚麼心態。

愚昧的我們心裡OS

這種參賽到底是給孩子信心還是在毀滅信心

比賽結束時老師就對孩子們說是對手太強了卻都沒說是自己有沒有練習? 

教練,除了平常的練習指導外,到了比賽現場時,雖然一半是靠運氣,但還有另外一半是教練的精神喊話啊!

代表學校出場的『教練』卻只是負責把孩子從學校帶去現場再帶回學校,你這樣就想贏,我頭給你啦!

 

換句話說,或許我不懂,學校跟別間教學是不同,學校講求的是自學性和自發性,

但礙於人力和財力資源有限,需要各方支持,如果無法支持認同,可能這樣的教育理念,家長需要再多學習及磨練,

我們依舊要給孩子加油鼓勵,給予信心期待哪天奇蹟出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bc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