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17)-1    

孩子口氣不好,被爸爸處罰。媽媽在一旁,看大男人跟小男人互相不高興,來問我,該怎麼處理?

我說,當孩子態度不好的時候,要把「態度」跟「他想傳達的意思」分開來看。他想傳達的意思,可能是自己的想法,通常包含自己的情緒;

態度,則是大人最介意的說話語氣,一般是認為有些不禮貌的部分。

我們換個方式講,他想傳達的意思,裡面有屬於孩子的情緒。大人在意的態度問題,通常是屬於大人的情緒。

如果,孩子講話的措辭不對,我們馬上:「你這什麼態度?跟媽媽講話可以這樣嗎?這禮拜別想拿零用錢

這樣處理,可能有幾個壞處:

第一,孩子的意思沒辦法傳達到,更感覺到挫折,問題也沒解決;

第二,孩子的口氣可能更不好,眼神更生氣,表情更臭,因為大人再把情緒加在他身上,更增加孩子不被理解的挫折感;

第三,孩子學習到大人用情緒面對問題的方式,下一次類似的情境,可能帶著這次的情緒,加倍奉還。

我建議可以試著這麼處理,先弄清楚孩子的意思,回過頭討論態度問題。

第一,先忍著自己的怒氣,溝通以聽清楚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為要,弄清楚孩子的想法與情緒,或澄清、或同理;

第二,孩子的態度傷人,要清楚說明大人的感受,到底孩子用了哪些字句,或者哪種語氣(通常是不耐煩的語氣),讓大人產生了何種感受。

同樣的意思,孩子又應當使用什麼樣的字句表達,更能讓大人接受,這也得談。

大人一生氣,就開始威脅孩子,不管是開始大聲,或者是要處罰孩子,都是一種示範示範遇到問題,就要先發脾氣,而不是好好談。我們要這樣想,大人比較成熟,

先不跟孩子一般見識,態度問題要談,但放後面談。

最後,大人要自己內省。

第一,我們自己年輕的時候,是不是也對自己的父母有過態度不好的時候,甚至我們也嗆過父母?

把我們自己的狀況,想過一遍,比較能體諒孩子的心情。情緒可以再平靜一點,能接受每個人在長大的過程,常會走過這一段。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通常是孩子的能力進步了,才有能力傷到父母的感受,雖然很不舒服,但換個角度看,不完全是壞事。

第二,我們現在,年紀這麼大了,成年了,是不是還對長輩沒禮貌?

就我所知,有些大人,確實對他們的長輩,講話也不是很好聽。就算維持表面上的禮貌,我們捫心自問,私底下有沒有在孩子面前,一直講長輩的壞話?

或者,我們平常能對長輩恭敬,一發起脾氣來,對長輩也沒有在客氣。我就認識一位爸爸,對晚輩很強調孝順與態度,但是長輩講到讓他不高興的時候,一樣會大小聲回應。

那麼,他的行動,比他的語言,對孩子更有影響力。

第三,我們大人平常跟孩子講話的時候,是不是也沒那麼注意自己的口氣?

有時大人對孩子說話,常挑很惡毒的話來說。這日積月累的示範,如果孩子沒有因此退縮沒自信,那麼,就有可能,等到力量夠強大了,就試圖用更重的話回回去。

或者,也有社會新聞,是直接對大人形諸行動。

當孩子態度不佳的時候,我們會面對兩方面的情緒:我們自己,跟孩子的情緒。先處理孩子的情緒,再引導孩子注意到我們的情緒。

這當然不容易,有些大人的修養還要繼續努力,暫時只能做到以自己的情緒為先,這也不能勉強。

不然,孩子一表達就被發一頓脾氣,問題也沒處理,以後就非常有可能不敢再說,或不想再說了。

清楚表達我們的情感,不應該被忘掉。這步驟一跳,就馬上讓孩子感覺到我們的怒氣,說不定,有時候孩子根本不知道,大人為什麼生氣,為什麼他被處罰?

為什麼表達我們的情緒,要放後面呢?

是因為我們大人的脾氣,一發作起來,可能就把孩子嚇到了,特別是孩子還小的時候,他表達起來可能就更困難了。

而且我們的情緒一起來,可能連我們自己都很難理性地談下去,更何況是孩子,說不定我們最後連孩子想表達什麼,其實都搞不清楚。

別忘了,情緒是會相互激化的。我們大人的情緒控制,理論上會比孩子好,所以孩子的情緒起來,我們依然不太被動搖,還有可能引導孩子的情緒穩定。

可是,如果連我們大人的情緒都失守了,孩子的情緒,通常只會更明顯地向外對著大人,或者往內壓抑。不管孩子的情緒是向內或向外表現,都會讓孩子思考的能力降低,行為劇本更沒有彈性。

我不贊成就只是好好地聽孩子說,態度問題不去管它,怕破壞跟孩子的關係。這時候當濫好人,對孩子沒好處。我不反對態度問題點到為止地說,

因為孩子有時候受同儕與社會影響很大,一時控制不住,也有可能,但不能都默不作聲。

我常覺得很遺憾的,是親子之間為了態度問題,糾纏不清。但是語言想傳達的意思,反而被輕忽處理。不過,我真的不認為,每個大人的情緒控制都比孩子好,

都比孩子懂得如何面對問題。

那麼,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太會處理人的問題,懂得請別人幫忙處理,也需要智慧與勇氣。By 洪仲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bc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