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在思考一個問題,關於小豬在學校跟同學打架的事情。
事情是這樣的
因為與同學間的口語誤會,導致同學以為小豬在跟他說話而介入干擾,
而小豬也因為同學莫名其妙的介入而對同學講笨手笨腳不禮貌的話,導致同學不開心的直接給小豬一拳,
而小豬也不甘示弱地推了同學一把,同學因此被推倒在地上,回小豬一句三字經,因為其他同學馬上的報告老師,
而小豬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在一旁溜蛇板。
一個禮拜後,我到學校支援,老師馬上找我談了這件事情
在學校打架,不管誰對只要有動手的都要有所處分,
而學校的處分是停學。
老師說,那位同學因為本身因素,暫時先不談。
在停學機制執行前,有個停學單,可以避免被停學。
這機制主要是讓孩子去描述事情的發生經過或者發現當下的情緒及未來如何處理這類問題,
有點類似悔過書的空白格子,必須用文字將事實描述。
但單子壓了一星期,小豬沒有交,老師好心的一再提醒,小豬回應還是無關緊要。
後來,我問小豬,你要被停去綠博的課,你不緊張嗎?
他說,緊張啊! 但是我不知道要怎麼寫。
後來我翻翻抽屜看看單子長甚麼樣子,一張印有格子的空白表格。
我一直在想也覺得他是真的不會寫,不是不在意,
他會在一旁做別的事情讓我們大人覺得他不在意
但其實他的腦筋一直在想這件事情,
只是他沒有想到方式要如何處理,所以無法給予正面回應,腦子想都想得亂七八糟,要如何用文字來描述呢?
再加上自己的積極度不夠,不懂也不問只能用時間來看看能不能一直被延期。
但其實他都將事情放在心裡面,常常過一段時間後就會莫名說起。
我可以明白他不會寫,畢竟他的寫作能力仍待加強,
所以我們請他帶回來,我們來討論看看引導他去練習寫出來,
但我不知道他是懶惰想少寫字還是故意扭曲事實,
他的確有只說出對方不對的那一面來掩飾自己也有錯誤的地方,像是我主動找老師跟同學找老師是不一樣的,
這讓我想起在之前學校也有發生過類似的事件,讓當時的那位老師以為我偏袒自己的孩子,再加上親師嚴重的溝通不良,我根本無法了解事情的發生原委。
昨天我們三個人藉此機會好好地談,談甚麼都可以,只要他願意說,
他一口次說了很多,也說了壓抑了一些很久之前發生的事情包括發洩情緒,這些都是兩年前所發生的事情,
很多我們大人都已經遺忘,他卻還是深深烙印在心裡,如果說他不在乎,他為何要放在心裡這麼久,
這跟他平常外表屌兒啷噹樣似乎連結不起來。
小豬曾經有個朋友,我知道小豬很在乎他,
算是小豬從小時候到入小學前的第一位結交的好朋友,
兩個小男生都愛車子,也會互相炫耀自己的車子,然後再交換玩。
兩年前,有次聚會,場所內小孩們一起遊戲,突然講到一個很好笑的故事。
全場孩子都在笑,但那位小豬的好朋友卻對小豬說 『你第一次來,不准笑』
小豬當下就不敢笑,這簡單的事情卻對他心裡造成一種傷害;
昨天他就說,他很討厭他,很想報復他,
我們問那你想怎樣報復呢?
『他如果出現在我面前,我想用掃把打他』
可是他若受傷,你就滿意了嗎?
如果是這樣,他受傷他的爸媽會傷心難過,
而你會被警察抓走,我們也會傷心難過,
這是你要的結果嗎?他沒有說話。
我們沒有任何的責備,只是想知道他在想甚麼,
我們也跟他說,其實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會有衝突的,
並說出自己童年的例子,沒有人不犯錯,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犯錯的,
也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所以我們才要學習人跟人之間的相處。
我們跟老師是在引導你走回正確的道路,解決問題並非只能用肢體暴力或者言語暴力。
這時他也說到人與人是會相互比較,誰誰誰的甚麼比較厲害…
我們知道大人之間也會這樣,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滿足當下。
我們並不在乎他聽得懂不懂
我們沒當他是孩子在說道理
而他的回應也不是孩子
卻意外像個朋友
然後我只記得談話到最後,他突然移動位置坐在我腿上,畫面就結束。
我事後一直在想,
以前遇到孩子發生問題時,我就會開始緊張怪自己是不是哪裡疏忽,或者哪裡做不好
怎會孩子會這樣,怎會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然後自己開始有些情緒,在發洩在孩子身上。
但是這次我卻很欣然地接受,
並且告訴自己說還好是現在發現問題,早點發現早點糾正,這沒甚麼大不了,
每個階段每個困難都是我們共同學習的好機會。
面對它、接受它、解決它然後再放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