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41116_151113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總是有無數的主流價值觀要求我們應該怎麼做,但是這樣的價值觀和看法,並不是適合每個人生存。

以學校來說,我們總是很輕易的劃分好學生與壞學生,只要品學兼優、認真不吵鬧就是好學生;相反的,如果你課業不佳,或是無法克制自己激昂的情緒,那就是壞學生。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很多時候那些上課時很激動的學生,才是真正把老師說的話聽進去的人。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擁有與別人不一樣的生命故事,所以當他們真正對一個老師信服時,他們更會把這位老師說過的話,字字句句記在心裡。

我們的求學過程中,若能遇到一個懂你的老師,激發出你的天賦,指引一條人生方向,是何等的幸福。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就像不同種類的花,無法比較,而每一朵花,花開的時間也都不一樣,得順其自然,父母不能著急,否則會揠苗助長。

 

以社會來說,老闆叫你怎麼做,你若能有一番說法說服,遇到賞識的老闆則會認為你的才華洋溢,相反的,老闆付你薪水要求你如何做,你照做就是了,廢話這麼多,是想證明甚麼。

遇到不同聲音時,總是自己先打退堂鼓,先認為自己錯了,漸漸不認同自己,覺得自己真的糟透了,總是在別人後頭而活,也覺得自我委屈,

遇到總是喜歡找麻煩的同事,或許可以逞一時口舌之快,當下很爽,但結果卻是:讓我變成跟他「一樣」的人。

我們的文化從小就是一個「挑錯」文化,從小我們被批評習慣了,長大以後於是習慣自我批判、進而批判他人。

原來,人會批判、欺善或者忌妒他人,是因為自己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不管你懷著多大的善意,仍然會遭遇惡意;

不管你抱著多深的真誠,仍然會遭到懷疑;

無論你呈獻多少柔軟,仍要面對刻薄,

但請你記住,你的人生是你的,不是任何人的。-----(扎西拉姆.多多)

 

一般人,絕對會因為自己的犧牲奉獻卻換來絕情的背叛而感到悲傷、憤怒,然後陷入「受害者」的框框裡,自艾自憐,久久不能釋懷。

如果這樣,其實也很正常,只是,一味地歸咎他人、怨恨他人,並無法讓自己從負向情緒中「脫困」的,不是嗎?

除非我們轉向,從外轉向「內」去看見,生命才會有新的轉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聆聽故事時,請謙卑、慈悲一點,不要太自大、自以為是,以為我懂了對方。

說故事的目的,是為了讓我與這些不完美「共存」。故事的療癒在於讓我們得以重拾生命中每個碎片,然後把它們拼起來,使生命變得完整。

這個歷程,就是自我接納,就是你與自己的不完美「和解」的過程。和解了,人就不用天天跟自己打架,我們才可以安安穩穩地過日子。 

 

當一個人可以如實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當中,沒有罪惡感、也沒有批判的情緒,只是單純地說出「這就是我的感覺」時,這表示,療癒完成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bckelly 的頭像
    cbckelly

    Kelly's blog

    cbc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