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卡爾的一生
馬克.夏卡爾(Marc Chagall),
1887年7月7日生於維台普斯克(Vitebsk,現屬白俄羅斯共和國)的猶太家庭。
1906年習畫,翌年前往聖彼得堡進修,並於1910年獲贊助前往巴黎,揮灑出「巴黎畫派」的輝煌篇章。
早在1920年代盛行「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的十餘年前,超現實主義創始人阿波里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就曾以「超自然」(surnatural)
來讚賞夏卡爾的畫;不過,夏卡爾認為他自己的藝術獨樹一格,既不歸屬於立體派,也非超現實主義,雖然畫面看來如夢似幻,卻是他重組心中風景所描繪的真實世界。
1909年夏卡爾結識蓓拉.羅森費爾德(Bella Rosenfeld),夏卡爾繪畫創作的謬思女神,夏卡爾不斷在他的畫中,以相擁的戀人、花束、飛翔的蓓拉與自己,
歌詠愛情的偉大與美好。
夏卡爾於1914年返回維台普斯克,1915年7月25日與蓓拉結婚,並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大革命的動盪,滯留俄國8年。
由於夏卡爾的創作自由不見容於俄國革命之後建立的蘇維埃政權,夏卡爾只好揮別故鄉,為藝術而流亡。
1922年夏卡爾重返歐洲,發現留在柏林、巴黎等地的畫作多已散佚流失,夏卡爾被迫捲土重來,重繪許多早期作品,渴望重建戰爭毀損流失的心血結晶,
彌補藝術生命的斷層與缺憾。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殘殺迫害猶太人,夏卡爾只好於1941年遷居美國以避開戰火,再一次流亡,並於1948年重返法國。
夏卡爾不斷謳歌愛情的美好,摯愛的妻子蓓拉1944年逝於紐約,夏卡爾陷入極度痛苦、沮喪;
後來,他於1952年再娶第二任妻子─暱稱「娃娃」(Vava)的俄國猶太女子范倫汀娜.布羅德斯基(Valentina Brodsky),陪伴他直到終老。
1973年於法國尼斯開幕的「馬克夏卡爾國立聖經福音美術館」(Musee national Message Biblique Marc Chagall),
是法國政府首座為仍在世的藝術家所設立的國立美術館;1977年夏卡爾榮獲法國總統頒贈大十字榮譽勳章(Grand Cross of the Legion of Honour)。
1985年3月28日,夏卡爾逝於法國南方的聖保羅德旺斯(St. Paul de Vence),享壽98歲。
我一直覺得故宮是一個很美的地方
這天我們開車去
天氣有點冷卻很愜意
看小豬的站姿就知道最近多麼的調皮
有兩位友人的相伴比什麼都來的滿足
來到故宮一定要到隔壁至善園走走
除了場地適合拍照還可以餵魚當樂趣
其餘時間iPod已經成了小豬的必備工具
站著玩不稀奇
這樣玩好像比較有趣
老蘇似乎也成了小豬的玩具
而成哲叔叔變成我們的專業攝影師
小豬的臉蛋越來越圓
白白的皮膚卻有蘋果般的雙頰讓人實在想咬下去
謝謝老蘇跟叔叔總是陪著我們
忍受小豬的調皮還要兼當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