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aphous

在鋼筋混凝土構造重不怕颱風、防火、防白蟻的構造特性,還有勞力密集.工資經濟.並且不重視環保的時期,鋼筋混凝土構造有其時代產生的背景,尤其在中高樓層較大構造的空間需求。

所以建築技術規則中;除了磚構造、木構造外,鋼筋混凝土構造可以說是其中占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在鋼料生產技術較為發達、經濟力提升後,鋼骨構造、鋼骨混凝土構造或是冷軋輕型鋼構造才得以逐漸發展;

雖然鋼構造比起混凝土構造有較好的韌性,但是在防火上就不如混凝土構造,而原先以鋼筋混凝土構造為思維所研擬的構造標準,在相關環保、經濟、勞力條件,還有管路、消防、警報等設備的發展之下,有許多規範應該從新思考。

例如汽車內燃機的時代,將會因為石油短缺,新的能源思考產生新的動力科技,而有新的車體構造方式跟規定一樣。

在台灣大部分的建築法令早期是來自日本現在則比較多元,除了少數像台灣綠建築九大指標有著持續的針對台灣氣候特性,而有教授持續關注漸漸整理出較符合於台灣的規定外,其實在全球氣候及經濟等環境的重大變遷下,針對台灣環境特性乃至於對應於全球營建產業而有系統整合相關法令的概念,似乎在台灣的公部門主管單位中尚未能具備這樣的思維。

當然不僅只是建築有這樣的問題,食衣住行育樂也都普遍存在,企業高度主動性的發展,但受制於公部門被動的管理機制可以對應,更無法期許能有主動性的來統合或協助。

我將以台灣住宅構造的發展所碰觸到的問題為內容整理出一些當下的看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首先是各地方重劃區細部規定所造成的問題,台灣在這幾年因為將都市計畫由三級改為二級方式,

雖然較為彈性但是許多由都市設計所推導的細部規定並非是經過台灣本土的需要而產生,很多還是直接導入國外的經驗,

更不用談說要產生地區特色。

例如宜蘭多雨,宜蘭縣政中心特區是由日本象集團規劃的,在最小基地開發、騎樓還有前後側院以及住二/住三七公尺長共同壁的規定,

都嚴重的影響配置跟造型。

例如林口重劃區細部規定要求鄰棟棟距十公尺的規定,還有前後側院出簷寬度的計入,非常嚴重的影響土地的獨棟配置方式還有造型,

也造成許多建商或是住戶事後違章的情形。

例如新店直潭地區住宅區建蔽率30%,土地一個區塊五十坪30%只能蓋個15坪,造成大多數住戶只好違章的情形。

而最為普遍的問題是全台到處都是的屋頂違章而這個政府竟然沒有能力來處理,如果有90%都違章那是人民的問題還是政府的問題 ?

難道因為台灣多雨夏天炎熱,屋頂會熱會漏水,民眾弄個棚架就是違章,這真是鴕鳥心態跟沒智慧的營建管理。

非屬鋼筋混凝土及磚造之非永久性構造,在不超過屋頂樓地板面積2/3以上之隔熱或防漏構造,排除定義為建築面積計入或違章建築的情形,

且可進一步規定美觀及其構造之斷熱構材或防震、防颱、防火強度之要求,這樣一來有2/3的屋頂違章可以成為合法外,

並且可以引導為環保美化的構造,對市容及節能減碳會有立即顯著的改善,也可以減少地區違章處理的問題。

 

探討台灣中介空間的適合構造及構成方式

在台灣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受到颱風季節的影響,所以一般的組合屋並不太適合運用,而蚊蟲的孳生,在室內外的中介空間如玻璃屋通廊,

並不能很理想的像南洋或日式風的處理方式,而台灣又多雨,就鋼筋混凝土構造在隔熱防潮及滲水不良,而一般鐵皮屋頂又造成景觀不良的問題下,

中介空間的構造及構成方式是需要加以探討的。

一般國外使用的南方松,到台灣使用的壽命只剩不到1/3,那麼鋼構、鋁製或是塑木、grc等材料的運用,還有防颱防蟲窗扇紗窗的組構方式,

並且討論到法規方面的配套,這個課題實際上對民生是有很大的幫助是很值得研究的內容。

從掌握全球氣候變遷下住宅構造發展的趨勢來思考

1地震方面/抗七級震度--減震隔震基礎及輕鋼構系統。


2颱風方面/抗十七級風—中構造發展。

3水災方面/房屋架高—地表透水處理,基座架高方式及露臺處理方式發展。


4旱災方面/雨水回收裝置。


5蟲害方面/無機質主體構造發展。


6化學危害/天然有機面材處理。


7雷電方面/避雷設計--


8大雪方面/屋面雪載重及管路結冰—斜頂屋面鋼架處理、pe管路系統。

9防災生活/緊急維生水電—維生太陽能風力及,儲能及管理裝置,維生用電迴路設計。


10油價高漲/電動車充電—電動車車庫空間發展。


11環保方面/減碳減廢高斷熱建材--人造纖維外裝建材的發展,乾式防火內外牆壁板的開發,地溫空調運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bc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